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机灵小不懂成大官结局的问题,以及和李德最后的结局怎么样了?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真的有很多90后的年轻人看不懂《建国大业》吗?
  2. 普通人可以成功吗?
  3. 李德最后的结局怎么样了?

真的有很多90后的年轻人看不懂《建国大业》吗?

建国大业的根本一是毛主席是两个仅存的一大代表!二是创建了井岗山根据地!三是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四是确定了党指挥枪!五是四渡赤水挽救了党和红军!六是写出了论持久战的宏伟巨著!七是确定了统一战线的长久方针!八是部暑并指挥了三大战役!九是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务必!十是主持召开了政协会议产生了新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所以,建国大业毛主席的功绩是其他人无可比拟的!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

普通人可以成功吗?

人都是从普通开始的,要想成功必须具备几个条件,几方面素质。一是要有自己的理想,社会分工不同所确立目标不同,二是要有文化基础,三是要具备丰富的各方面知识,四是要有好的命理结构。

几个素质,一是品德高尚,人的品质和道德修养是根本,二是要有善良之心,以人为善是基础,三是要有胸怀,容人容事宽宏大度,四是要先正己后正人,要率先垂范,五是要有高智商。

如果普通人具备这样的条件和素质,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李德最后的结局怎么样了?

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许许多多的革命人物都会被屡屡提及。其中,有一位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被遗忘的,他本不是中国人,却作为共产国际的代表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还曾经担任过我军的重要领导职务,此人就是李德。

今天,文史不假本着客观和公正的态度,竭力为您讲述和还原李德所经历的那段历史。

奥托·布劳恩(1900年9月——1974年8月),笔名“华夫”,化名“李德”,奥地利人。他对中国革命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洋顾问”,至今都充满着话题和争议。

奥托·布劳恩虽是奥地利人,但却生于德国,长于德国。青年时期,他就树立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国内外局势,毅然加入了德国共产党。

他积极参与创建巴伐利亚苏维埃政府,推动了共产主义思想和运动在德国的传播。不过,面对强大的反动政权,革命还是遭到了失败,奥托·布劳恩被关入了柏林莫比特监狱服刑。

1928年春,布劳恩被营救出狱,辗转从德国逃到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还进入了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因为思想进步,因为成绩优异,他在毕业后被苏共推荐进入莫斯科陆军大学继续深造军事。在此学习期间,他加入了共产国际并被不断委以重任。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占据了中国东北并且成立了伪满洲国。苏联对于日军的下一步究竟是“南下”还是“北上”,显得极为关注。

1932年初,布劳恩被共产国际秘密派往中国,携带着一本奥地利的护照成功抵达了哈尔滨,后来辗转来到了上海。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给潜伏在上海的苏联“佐尔格小组”运送经费,以刺探日军的情报。

完成秘密任务后,共产国际希望布劳恩能利用自己奥地利的身份进行掩饰,留驻远东局驻上海的机构工作。期间,他与博古、洛甫等青年同志有了频繁的接触,因为共同的留苏经历而迅速走近,建立起了惺惺相惜的关系。

在共产国际的盲目扶持下,王明、博古等人逐渐在中国共产党内掌权,开始推行起了以“教条主义”和“媚苏主义”为特征的“左”倾冒险路线。很快,共产党的地下组织遭到了国民党接连不断的破坏,甚至就连党中央都有随时暴露的危险。

为了长期革命,中央总部决定搬离上海,转移到位于江西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那里在毛泽东和朱德的经营下已经非常稳固。动身前,博古担心自己缺乏军事指挥经验,难以在苏区立足和服众,特意请求共产国际将奥托·布劳恩作为军事顾问也派往苏区工作。

经由共产国际批准,奥托·布劳恩从上海秘密出发,终于抵达了中央苏区。自此开始,他正式使用了中文名字“李德”,正式参与了中国革命。

在博古的支持下,李德很快就以共产国际军事顾问的身份走马上任,掌握了根据地的军事指挥权。事实上,他比博古也强不了多少,既没有军事指挥的实践经验,又没有对中国国情的深入了解,只是在苏联读过几年军校而已。

除了军事领域的冒进,李德还在政治上积极向博古的“左”倾路线看齐,大肆排斥毛泽东和朱德等人的正确主张。甚至于,作为中央苏区的创始人,毛泽东被剥夺了政治权和军事权,只剩下了苏维埃临时政府主席这一个职务。

在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下,中央红军虽然历经苦战,但苏区的面积还是越来越小,已经失去了可以“诱敌深入”和“聚而歼之”的可能。就这样,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了,被迫退出中央苏区开始战略转移,踏上了万里长征。

在长征初期,李德作为“最高三人团”的成员继续掌权,全权进行错误的军事指挥。之前,他是“御敌于国门之外”的豪横,寸土必守,寸土必争,导致了大量的无畏牺牲;此时,他又变成了纯粹的“逃跑主义者”,完全被国民党军队追着打,毫无章法可言。

到了1935年1月,红军在攻占贵州遵义后进行休整,期间深刻分析和严肃批评了博古、李德的错误路线,史称“遵义会议”。会后,中央成立了以毛泽东、周恩来和王稼祥为成员的军事指挥小组,正式终结了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面对全党、全军的一致反对,博古、李德只能黯然接受了这样的结果。此后,博古不再作为中央的主要领导,而李德也不再拥有军事指挥权。

得益于毛主席的正确指挥,红军终于跳出了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当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中央在四川懋功的两河口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张国焘反对联合北上,公然提出了分裂红军的言论。

对此,中央再次重申了自己“北上抗日”的主张。而作为共产国际的代表,李德也真正认清了形势,明确支持了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人的正确主张,驳斥了张国焘南下的逃跑路线和分裂倾向。

在红军成功抵达陕北后,李德虽然没有恢复军事指挥权,但还是担任了军事研究编委会的主任,主要从事理论的研究、编写和翻译工作。随着抗日形势的变化,党中央成立了抗日军政大学以培养高级人才,他又担任了抗大的教授。

在抗大期间,学校的教育长李特私下串联,拉拢原红四方面军的学员继续追随张国焘。对此,李德与他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激动之下两人甚至还用俄语对骂。

不过,李德还是对自己被剥夺军事指挥权一事耿耿于怀,多次提交申请希望离开中国。1939年秋,周恩来赴苏联治病,李德也被批准同机返苏。就这样,他结束了在中国的生涯,从此再没有踏上过中国的土地。

返回莫斯科后,共产国际并没有再次重用他,只安排了一些军事著作的翻译和政治理论的研究工作。作为中国革命的亲历者,李德是唯一一位完成长征的外国人,对于长征也进行了比较中肯的评价:

长征付出了巨大牺牲,但从政治上看仍是一次胜利。红军突破了坚固阵地和重重包围,给敌人以数十次的打击和成百次的袭扰,这是不可磨灭的功绩,也是中国红军伟大、勇敢和坚毅的明证。

1954年,李德终于被批准回到了民主德国。此后,他继续从事翻译工作,甚至还在60年代担任了作协的第一书记。在中苏关系紧张后,身处民主德国的李德开始转变自己原先的立场,不断对中国革命和中国政治进行负面的评论。

1964年,李德在德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德意志报》发表了署名文章“毛泽东以谁的名义在讲话?”,公然批评毛主席的言论。

1969年,李德又在《地平线周刊》发表了长篇连载“从上海到延安”,之后又通过补充和修订,正式出版了《中国纪事》。书中,他竟然歪曲了事实,有意诽谤和诋毁中国革命。

为了澄清历史真相,为了消除不良影响,我国的《红旗》杂志以伍修权的署名发表了一篇“遵义会议的光辉不容玷污——驳李德对遵义会议的污蔑”。伍修权在文章中提到:

我作为李德当时的翻译和遵义会议的列席人员,有责任和义务,用确凿的历史事实驳斥李德的种种诽谤,以正视听。

现在越来越多的史学家认为,李德对中国革命前后不一的评价,或许并非完全出自他的本意,只是当时的一种政治姿态而已。但是,如此不负责任地歪曲历史,如此不负责任地抹黑中国,实在是令人气愤不已。

1974年8月,李德病逝于德国柏林,走完了自己充满争议的一生。@文史不假

关于本次机灵小不懂成大官结局和李德最后的结局怎么样了?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