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生态环境部:总体来看,我国生态状况正在改善。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高敬、王戎)生态环境部29日发布的全国生态状况变化遥感调查与评价显示,全国生态系统格局总体稳定、局部变化剧烈,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持续改善,生态退化范围和程度减少,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生态保护和修复成效显著,生态状况总体呈改善趋势。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全国生态变化调查与评价(2010-2015年)是生态环境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开展的生态状况重大调查与评价。这项工作于2017年2月启动,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期限为2010年至2015年。

  他说,从调查和评价来看,生态状况总体上在改善,但由于受到工矿建设、资源开发、城市和农田扩张等的影响。生态空间被大量占用,自然岸线和滨海湿地持续减少,一些区域性生态退化问题严重。全国生态环境依然脆弱,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

  环境部卫星中心主任王翘表示,城市面积不断扩大是京津冀地区和长江经济带面临的共同问题。2000年至2015年,京津冀地区城市生态系统面积持续增加,从1.79万平方公里增加到2.32万平方公里,增幅为29.7%。长江经济带城市面积增长84.1%,年均增长5.6%。

  他说,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区域生态安全,河流断流、湿地萎缩问题依然突出。评价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9。2000年以来,除了水资源总量丰沛的几年(2012年)外,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均超过100%,远远超过国际通行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安全极限。全年约70%的河流断流。

  长江经济带存在中下游自然岸线集约开发、海岸带生态风险大等问题。评价结果显示,长江自然岸线保留率仅为44%,自然滩地长度保留率仅为19.4%,长江岸线利用率为26.1%。长江部分岸线被砂石码头和小型零散码头、造船厂和修船厂、化工企业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