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巴桑属于哪里(桑给巴尔有什么特产),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爱尔巴桑属于哪里(桑给巴尔有什么特产)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周振德教授在援外期间为当地患者进行眼科检查。周向东供图

  与刘鑫当地患者合影。刘鑫供图

  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岛奔巴岛位于西印度洋,盛产丁香,又称“香岛”。2020年9月,中国(江苏)第30批援桑给巴尔医疗队来到奔巴岛的阿卜杜拉穆才医院,开始了非洲之旅。

  有“盐矿”的医生

  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岛上恶劣的环境还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常年湿热,病房里基本没有空调。一大圈轮下来,工作服都湿透了;刚吃完午饭,一个电话就要去大救援,又是一场汗水洗礼。我们自嘲是有“盐矿”的医生。

  在奔巴岛上,队员们24小时值班。白天开放诊断和手术,夜间抢救病人或观察危重病人的病情并组织抢救。虽然很累,但是看到治疗成功的患者,还是很欣慰的。这里的孩子眼睛很大,父母喜欢在上面画粗眉毛。每当他们出院的时候对我们说“Asante Sana a”(斯瓦希里语“非常感谢”)的时候,眼泪就会从他们的眼眶里冲出来。时间不会冲淡这样的回忆,只会沉淀在灵魂的最深处。

  阿卜杜拉木才医院缺医护人员,儿科只有三个医生。为了尽快培养出一支本土的儿科医疗团队,我们从细节入手,整理出一套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规范。我指导医护人员计算不同时间的药物剂量,开展有创呼吸机操作使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液体治疗等一系列教学讲座。让本地医生在培训中成长,专业能力早日过关。

  忙是常态。乡愁是片刻闲暇中最好的休息。千里之外的江南古城,是我们最深的向往,亲人朋友的信息总是牵挂着我们的心。我的父母是共产党员,每个月都会写一首小诗,比如:“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援非医疗十月已过。人们致力于党在海外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想到母亲,就想到她“助力非洲梦想”,想到母亲的老师,周振德博士,50多年前在这里展示青春和梦想的博士。他的足迹还在吗?

  妈妈的《梦不圆》

  我妈妈是眼科医生,曾经入选过坦桑尼亚医疗队的预备队员,但是没能入选。她总说,这是今生的遗憾。她的感觉不仅仅是因为她自己,更是因为她没能接过老师的梦。

  我妈妈的老师,周振德博士,我叫他“公公”,是江苏人对家里长辈的尊称。他是江苏省桑给巴尔第二支援助医疗队的成员。他的工作时间是1968年1月至1971年2月。援非前是盐城医学院附属医院(现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医生。

  我的岳父20年前因病去世了。在他的一生中,他多次和学生们谈论非洲,谈论那里的大海和天空,翠绿的雨林,异国风情和淳朴的民风,以及他在治疗病人和培养许多当地学生时的欣慰.我妈说,我公公每次说起非洲,眼里都有亮光。从此,母亲下定决心帮助非洲,这个梦想点亮了母亲和整整一代人的青春。临走前,妈妈和叔叔特意拍了几张老照片,希望我能去公公工作的纳兹莫加医院看看。

  哈吉院长的“老照片”

  阿卜杜拉穆才医院院长哈吉曾向我讲述过他的经历:上世纪70年代初,他在纳兹莫加医院接受了中国医疗队5年的培训,并被选拔为留学生。他去了江苏新医学院学习,拿到了大学毕业证。回国后,他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儿科医生。哈吉仰望东方,动情地说:“中国在那边,那里有我的好朋友。”他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从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取下一张大照片。这是他和Ch的照片

  我会马上把照片寄回中国。晚上,舅舅在家里发现了同样的照片,还有一本叫《辉煌的足迹——江苏省援外医疗队派遣40周年纪念文集》的书。他拍了一张《美丽的眼睛》章的照片发给我。几十年前的那些话,记录了我岳父和一个叫奥马尔的眼科医生一起做白内障手术,奥马尔后来成了阿卜杜拉木才医院的第一任院长。第二天,我把这个信息告诉了哈吉。老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握着我的手,反复说:“真巧!太好了!”

  奥马尔博士难忘的“周党员”

  哈吉院长让护理部主任阿里联系和他一起住在村子里的奥马尔医生。几天后,我们一行三人在阿里的带领下,驱车前往坎加尼村。7月,奔巴岛是丁香花盛开的季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家家户户的房前都晒着紫丁香。我们刚进医院的时候,一群孩子跳着喊着“Qinna”(斯瓦希里语“中国”)迎接我们。大门前的屋檐下已经铺上了崭新的地垫。奥马尔博士站起来欢迎我们。他很瘦,面容慈祥,声音温柔。

  尽管已经89岁了,奥马尔博士仍然视力清晰,英语说得很流利。我们围着他坐着,我拿出了我岳父的照片。他想了一会儿,然后有点激动,点头说:“啊,是的,党员周!周教授!他是非洲医疗队的模范队员,也是我在中国的老师。”得知公公已经去世,老人眼眶湿润了。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慢慢地讲述着故事:从1965年开始,奥马尔就一直在桑岛的纳兹莫加医院跟随中国医疗队的眼科医生学习。先后有两位中国眼科专家指导过他,其中一位是周振德。

   “周教授虽然比我小一岁,但医术过硬。我把他当兄弟一样尊重。”奥马尔博士的眼睛闪闪发光。他说,当时,中国援非医疗队前面有一面国旗,队里的中共党员都很好。周教授曾经教过他理论知识,指导过他做很多手术。虽然往事如烟,很多事情已经记不清了,但当他听到追思随笔中提到的患者艾尔玛时,他的眼睛再次泪流满面:“这是一位糖尿病并发白内障失明的患者,也是周教授第一次指导我独立完成手术,让患者重见光明。从此,我开始独立完成眼部手术。”

   “你的岳父也在奔巴岛工作过。”奥马尔医生说,1970年,奔巴岛的阿卜杜拉迈凯医院成立,奥马尔是首任院长。中国援桑医疗队从温谷加岛派出一个小组到奔巴岛工作,“周教授就在小组里”。这让我的心又悸动了!我问奥马尔博士,周教授有没有提过他的家人?他摇了摇头,说那时候非医疗救助队里的党员是最忙的,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还经常帮其他队员代班。我记得周教授这位老人,来桑给巴尔的时候三十多岁,在那里呆了三年。“我想他一定是想家了,但是他太忙了,没有时间把这些想法放在心里。在繁忙的工作中,他给病人带来了光明,培养了许多当地医生。”

  本巴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在带着丁香香味的微风中,我们向奥马尔博士挥手告别。

  站在阿卜杜拉木才医院门口的大樟树下,我想到当年的岳父和医疗援助队队员们在艰苦的条件下救治了很多病人,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当地医生。中国医疗队与桑给巴尔人民的深厚友谊就像弥漫在山野的丁香花,融入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牙牙学语的孩子,我们一见到对方,就会大声喊“亲爱的,你好!”我身边很多本地的博士都是从国内深造回来的,有的还申请了中国政府的奖学金继续深造。我的小病人喜欢学中文,希望长大后能在中国学习。因此,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继续加深。更让我难忘的是,奥马尔医生后来托人带话:他多年前见过中国医疗队带来的五星红旗,奔巴岛上的紫丁香晒干后是红色的。他想把那些花送给中国医疗队,因为“你们带来的红色是火焰,请把非洲的火一样的感情带回中国”。

   (作者是中国(江苏)第30批桑给巴尔医疗队成员)

   055-79000(2021年11月14日07版)

   "," content_hash":"bc686155

  点击展开全文。

  更多爱尔巴桑属于哪里(桑给巴尔有什么特产)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